第39章 技术革新 (第1/2页)

加入书签

1861年3月下旬,趁清军新败,畏惧洋人,英、法尚未公然与清廷一起镇压太平军之际,亨利带着300余名愿回国的学童和招募来的100余名各类人才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资料返回开封。亨利和这些人一起翻译了先进技术资料,这些技术人才把带来的各类先进技术都用到了实践中。对于招聘到的外国人才,天国均给予年500两到1000两白银的高薪,但是需签定十年合同,合同期内需遵守各项法纪,犯法与天国百姓一样惩罚,平日里与太平天国其他公务人员一样待遇,只领少量天宝银元,吃穿官给,自己需种菜,其专利归天国所有,合同期满方可一次性领取十年报酬,也可续约,续约以前报酬可寄回国也可继续累计记账。对于所招国内人才,天道教均想方设法将其家眷迁到开封,其日常待遇均与天国其他公务员一样,与发明专利挂钩有各类丰厚奖金,各类发明专利归天国所有。顶级专家如戴天德、徐寿、丁拱辰、华蘅芳等均有特殊待遇,待遇高于魏宣武十倍以上。

为更好地进行各种研究和培养人才,魏宣武在开封周围设立了技术研究制造局,戴天德任总办,沈节为总教、冯大彪为帮办,下设枪炮研究制造分局、弹药研究制造分局、机械研究制造分局、工具研究制造分局、舰船研究制造分局、动力研究制造分局、农牧研究分局、勘采研究分局、冶铸研究制造分局、轻工研究制造分局、翻译研究分局,汇集了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这在当时全球官办技术研究机构中都算是全面顶尖的了。

农牧方面,一系列优质植物种子、良种家畜或引入或获得研究推广,使得农牧业产量成倍提高,短短几年,陕西、河南两地的百姓从食不裹腹到基本填饱肚子再到每月都能吃上几次肉还有闲钱购买各种商品,百姓收成的大幅增加使得他们的生活逐步丰足,也对魏宣武和他的天道教、官府更加感激拥护。

勘探、开采、冶炼、纺织、皮革、制衣、制鞋、制茶、农作物加工、酿酒、机械、铸造、五金工具等技术的研究成果很快就被商人们用他们聪明的脑袋和雄厚的资本转化为实用商品,既给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丰富的商品,也给军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1858年亨利通过上海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相中并力聘清末着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徐寿及其次子火药专家徐建寅,数学家华蘅芳,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汉语翻译家英国人傅兰雅,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的科学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染尘鹤 执子洪荒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裂石响惊弦 无尽权谋 奇门故事汇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第一逍遥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 八卦钥匙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沈家大小事